| 
 
| 【原文】 
 人 物 老人,男孩
 幕启。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。树下坐着位形如雕塑的老人。幕后传来带西北口音的童谣:
 枣儿甜,枣儿香,
 要吃枣儿喊爹娘;
 爹娘给个竹竿竿,
 打下枣儿一片片;
 爹不吃,娘不吃,
 留给娃娃过年吃。
 老 人 (从身旁晒满红枣的竹匾子里抓起一把枣儿,喃喃自语)怎么没人来吃枣儿呢?多好的枣儿。
 男孩从台侧探了探头。一颗枣儿从树上落下,男孩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捡枣儿。
 老 人 (大声)过来!
 男 孩 爷爷……
 老 人 (威严地)叫你过来就过来。
 男 孩 (无可奈何地走到老人跟前)我就捡了一颗,我没有吃,给你。
 老 人 (将男孩衣角折成兜,捧一捧枣儿放入)全给你吃。
 男 孩 (喜出望外)谢谢爷爷!枣儿真大。
 老 人 老子个儿大,儿子个儿能小吗?
 男 孩 嘻,爷爷,我说枣儿个儿大!
 老 人 (自豪地)我儿子就叫枣儿。
 男 孩 骗人!还有叫枣儿的?嘿嘿,叫枣儿?
 老 人 不许笑。我的儿子就叫枣儿,挺好听的,又顺口。他刚生下时,有个
 算命先生正打门前经过,就给算了一卦,他命中缺“木”呢!哎,等你念了书,
就知道枣字里面有个“木”了。你看,(用手指在空中比画“木”)所以他叫枣儿!
 男孩并未听,只顾忙着将枣儿往口袋里装。
 老 人 (命令)拿出来,只准在这儿吃。(蓦然口气温和)爷爷帮你擦干净。
 男孩摸出枣儿,交给老人。
 老 人 (将枣儿擦干净)给,尝尝。
 男孩默默地接过。
 老 人 吃吧,树上的枣儿多着呢!
 男 孩 我能爬到树上去摘吗,爷爷?
 老 人 能。
 男孩兴冲冲爬树,跌倒在地。
 老 人 疼吗?(掸去男孩身上的灰尘)来!
 老人趴到地上,让男孩踩在自己背上摘枣儿。男孩仍摘不到,老人站
 起,让男孩骑跨在肩上摘。
 老 人 嘿嘿嘿。
 男 孩 笑啥?
 老 人 有一回,我家枣儿也是这样骑着,只顾摘枣儿,撒尿了都不知道,竟
 尿了我一脖子。
 男 孩 呀,脏死了。
 老 人 脏啥,尿得我全身痒丝丝、热乎乎的!
 男 孩 (有些羡慕地)我从来没有尿过我爹脖子上。(摘枣儿,塞进口袋)
 哟,不好,我也要尿尿了。
 老人将男孩放下,男孩朝远处走。
 老 人 喂,过来!
 男 孩 我要尿尿。
 老 人 (指指枣树)尿树下去,给咱枣树施点儿肥。
 男孩溜回树下尿尿。
 老 人 枣儿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枣树下。有一回,放学了,直往树下奔。我以为出了啥事呢,
他一到枣树底下就尿开了。撒完尿才说:“爹,我放学了。”
 男 孩 (拍拍口袋)爷爷,我带回家吃。
 老 人 枣儿到了口袋里,就想回家了。
 男 孩 (低声地)……我在等我爹。
 老 人 爹嘛,天天回来的,急什么。
 男 孩 不,我爹他——
 老 人 他怎么?
 男 孩 我爹兴许今天能回来。
 老 人 那你急啥?来——(拉着不大情愿的男孩到匾子前,拿起一颗枣儿给他)
 男 孩 (接住,看枣)爷爷,这熟枣儿和你一样。
 老 人 和我一样?
 男 孩 和你脸一样,皱巴巴的。
 老 人 (捏捏男孩的脸)爷爷小时候,还不跟你一样?
脸皮儿像这青枣,嫩白光滑呢。唉!眨眼工夫,六十年过去了——快吃枣儿吧。(从匾子里挑了颗熟透晒干的枣儿)你吃这颗。
 男 孩 (拿起熟枣放进嘴里)还是皱巴巴的甜呢。
 老 人 甜是甜,不中看,谁要啊。
 男 孩 我要。(抓一把枣儿)我带回家去,给爹留着。(转身欲走)
 老 人 又是爹呀爹的,快坐下吃。吃枣儿急不得。
 老人拉男孩坐,男孩不肯。
 老 人 (对男孩)咱们学猫叫?(见男孩摇头)咱们学狗爬?
(见男孩摇头)咱们过家家?(见男孩摇头)那,爷爷给你讲故事。
 男 孩 (怀疑)爷爷有故事吗?
 老 人 爷爷的故事三天三夜讲不完。
 男 孩 哇,我最喜欢听故事了。爷爷快讲。(老实地挨老人坐下)
 老 人 听好,我讲完一个故事,你才能吃一颗枣儿。噢,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。
 男孩认真地点点头。
 老 人 (清清嗓子)听着。(笑)我小时候也是个馋鬼,去村东头人家偷到一颗枣儿,
舍不得吃,娘要我还人,我一急,把个枣儿囫囵个儿吞下肚了。没多久,我蹲坑的地方长出了一棵小枣树。
 男 孩 (指指枣树)爷爷,是这棵枣树吗?
 二人对视大笑。男孩吃一颗枣儿。
 老 人 别小看这枣树,那一年,一个小日本站在树下端枪射我。
正巧,树上一颗枣儿落到鬼子的钢盔上,“咚”的一声,吓得那狗娘养的抱头就、逃。
 二人开怀大笑。
 男 孩 (忘记吃枣儿,学着做惊吓状)快讲。
 老 人 有一年闹灾荒,村里饿死不少人。我老伴儿把仅剩的八十一颗枣儿让给我和枣儿吃,
俺爷儿俩才活了下来。
 男孩忘记吃枣儿。老人闪着泪花,从匾子里捧起一把枣儿凝视。
 男 孩 爷爷,你为啥把枣儿放在匾子里晒了又晒?
 老 人 我等儿子回来。枣儿回来了,就喜欢一边嚼枣儿,一边听我讲故事。
 男 孩 枣儿叔叔啥时候回来?
 老 人 不知道。
 男 孩 迷路了吧?(见老人沉默,自语)不会的。这棵树好大好大,老远就瞧见了,
枣儿叔叔哪儿会看不见?(见老人不语)爷爷,你怎么了?
 老人仍在沉思。
 男 孩 咱们学猫叫?(见老人没反应)咱们学狗爬?(见老人没反应)咱们过家家?
(见老人还没反应)那,我讲故事给你听。(清清嗓子)哎哟,我的故事给忘了。
我爹的故事才多呢——我该回去了,我要回去等我爹。(将口袋里的枣儿放入匾子里)
 老 人 时辰还早呢,再坐坐。
 男 孩 爹回来会带巧克力,巧克力你吃过吗?可好吃了!
 老 人 (心事重重)你有了巧克力,就不会来了。
 男 孩 来呢,你的枣儿甜!
 老 人 怕是你嘴甜吧?那我问你,我树上的枣儿全光了,你还来不来?
 男 孩 也来。
 老 人 不骗我?
 男 孩 骗人是小狗。
 老 人 我们拉钩。(伸手与男孩拉钩)
 金钩钩,银钩钩,骗人是小狗。 老 人
 男 孩
 二人开心地笑。
 男 孩 哎,爹带巧克力回来,我分你吃。(踌躇 a 欲下,又垂头丧气站住)
 老 人 怎么了?
 男 孩 爹不会回来了。
 老 人 嗯?
 男 孩 我爹在城里又有了一个家。
 老人上前抚着男孩的头。
 男 孩 爷爷,我没有巧克力给你吃了。
 老 人 咱们有枣儿,我们吃枣儿。
 老人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,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。
 老 人 (见男孩不动)快吃快吃,几颗枣儿一起吃,使劲儿吃。
 男 孩 (掀起外衣,露出红肚兜上的衣袋)爷爷,我瞒着你,还偷偷藏着一
 颗枣儿,是留给我爹的……
 老 人 (愣住,继而激动不已)这地上的、匾子里的、树上的枣儿全是你的。
想给你爹留多少就留多少。
 男 孩 不,还是留给枣儿叔叔吧。爷爷,枣儿叔叔会回来的。
 老人紧紧搂住男孩。
 男 孩 我娘说,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,只要家里人天天喊,、他早晚会回来的。
 老 人 那,咱们喊喊?
 男 孩 喊喊!(爬到土坡上,使劲儿喊)
 枣儿甜,枣儿香,
 要吃枣儿喊爹娘;
 爹娘给个竹竿竿,
 打下枣儿一片片;
 爹不吃,娘不吃,
 留给娃娃过年吃。
 二人翘首远望,状如雕塑。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。
 
 【注释】
 
掸:拂去。
		  
掸(dǎn)
 用鸡毛或布条绑成的除尘用具:~子。~帚。~甩子。
 用掸子轻轻拂打或抽:~得很干净。
 掸(shàn)
 中国史书上对傣族的一种称呼。
 缅甸民族之一,大多数居住在掸邦。
馋:贪吃,专爱吃好的。威严:威武而严肃。蓦然:猛然;不经心地。
			  
蓦(mò)
 突然,意外:~地。~然。
 上马。
 超越。
〔囫囵(húlún)〕完整,整个儿的。
		  
囫(hú)
 〔~囵〕整个的、完全不缺,如“~~吞枣”(喻学习上不加分析,不作消化理解,含糊笼统地接受下来)。
钢盔:钢制的头盔。士兵、消防队员等用以保护头部。凝视:不眨眼地看。喃喃自语:连续不断与自己小声说话。蹑(niè)手蹑脚: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。
		  
蹑(niè)
 踩,踏:“张良、陈平~汉王足”。~足。
 追踪,跟随,轻步行走的样子:追~。~踪。~手~脚。
无可奈何:指感到没有办法,只有这样了。〔踌躇(chóuchú)〕犹豫不决。
		  
踌(chóu)
 〔~躇〕a.犹豫,拿不定主意,如“他~~了半天才决定去一趟”;b.从容自得,如“~~满志”。
 〔~佇〕踌躇不前。
 (躊)
 作者简介:
 孙鸿,当代剧作家。他写的话剧小品《枣儿》,曾经荣获1999中国曹禺戏剧奖·小品小戏奖一等奖,并囊括优秀编剧奖、优秀导演奖、优秀演员奖。
 写作背景:
 本文选自《剧本》1999 年第1 期。在改革开放的现代化进程中,许多农村青壮年离开故土,到城里打工,老人和孩子留守家园。老人留恋故乡不愿到城里生活,孩子企盼父亲早日回到故乡,而到城里的青壮年却希望走出家园,走出封闭,走出传统,走进现代化的新生活。在这一社会背景下,到城里生活的农村人可能会出现情感上的迷失、精神上的失落,在农村留守家园的人可能在希望中充满迷茫,在企盼中浸透困惑,家庭关系必然发生变化,亲情、爱情在这样的社会变革时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。
 参考资料:
 
  九年级语文下册:第19课《枣儿》原文+知识点+课件+图文解读 
  【九年级语文下册】第19课《枣儿》 |  |